从“绝口”的历时演变看“绝口”何能“赞扬”Discussion on How “Jue Kou”Can“Praise”from Its Diachronic Evolution
黄雅洁;
摘要(Abstract):
现代汉语中存在具有[+闭口][-言说]语义特征的词“绝口”单独修饰表“赞扬”义言说动词的用例。通过考察“绝口”的历时演变进程,得出这一存在语义矛盾性的句法现象出现于民国时期,是在“绝口”词汇化、语法化的过程中,受到认知语境的作用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使得“绝口”的语义特征消退,从而单独修饰“赞扬类”言说动词的。
关键词(KeyWords): 绝口;词汇化;认知语境;主观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黄雅洁;
DOI: 10.16002/j.cnki.10090312.2022.02.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 [2]郝景鹏.“绝口”还能“赞扬”?[J].咬文嚼字,1996(12):37.
-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4]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 [5]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
- [6]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 [7]张茜.现代汉语人体词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 [8]史金生.语法化词汇化与汉语研究丛书:语法化的语用机制与汉语虚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7.
- [9]张薇.“口”、“嘴”辨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77-80.
- [10]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1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12]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1):3-15.
- [13]范立珂.副词“就”的语义探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 [14]钟守满.汉英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对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 [15]章彩云.语境制约下词义的表层、深层语义指向和显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6-120.
- [16]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1-7.
- [17]王晶.认知语境作用下的词义理解:以汉语研究为例[J].外语学刊,2014(5):58-60.
- [18]凌剑春.非范畴化过程中语言实体的意义主观化[J].皖西学院学报,2007(3):77-79.
- [1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