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文学

  • 复调历史、农民主体与尊严政治——重读《创业史》

    胡小波;

    《创业史》的叙述方式显示了柳青对于历史发展的特定认知,这是他为合作化运动提出的个人化解决方案。农民的“创业”故事代表了个体农民的奋斗史,而中共领导的合作化运动处于从“个体创业”到“集体创业”的延长线上,农民传统由此获得了现代性内涵。梁生宝的新人生成谱系确保了其农民主体性的建立,这意味着柳青实现了对现代文学的超克,也避免了苏联模式的缺陷。外来者创业的情节设置有利于人物无产阶级意识的产生,小说结尾集体创业的成功也体现了社会主义话语中的尊严政治。

    2025年04期 v.32;No.14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失落之追寻:托尔金创作观追索

    王铎振;

    对J. R. R.托尔金的文学研究往往自其代表作《霍比特人》和《魔戒》始,而鲜少关注他早期创作中对中洲古远背景的描摹以及他选择现今称作奇幻文学的这一文体进行创作的初衷。回溯1914年托尔金中洲创作的起点,“埃雅仁迪尔”故事的流变揭示了文学创作乃是为语言创造提供必要的背景。进而,如何处理肇发自语文学研究的杂乱的各组故事系统则导源了中洲文学创作,它们借由《魔戒》树立的基点成为叙述的远景,并达致文学深度;而包容诸多不无矛盾的材料,融宏大的远景与当下的故事为一体的文体即托尔金论述的“仙境奇谭”,借此他可以把古语言、传说、神话等失落之物统统收纳其中。

    2025年04期 v.32;No.148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语言学

  • 中华文化纪录片与网站的多模态话语对比分析——以《四季中国》24节气和China Daily 24节气为例

    温荣芬;赖定来;

    通过分析前人提出的多模态分析框架,简化出一个适合本文的分析框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对CNC《四季中国》24节气纪录片和China Daily 24节气专栏网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图文网页宣传文化有自己的优势,纪录片模式宣传文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旨在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辅以足够的资源投入,多模态的纪录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意在强调快速传播和便捷性,模态较少的图文网页则可能更为合适。在实际操作中,结合两者的优势,采用多模态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2025年04期 v.32;No.148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网络流行词“搭子”的句法、词义与生成路径——兼论单音动词双音化为名词的选择机制

    邓清中;

    网络流行词“搭子”在分布上主要是单名词形式作主、宾语以及构成定中结构“搭子X”或“X搭子”再作主、宾语,具有[+社交角色][+精准陪伴][+有特定共同兴趣或诉求]等语义特征。据相关语料的考察,可推断该词在古代汉语中经历了“搭”的去范畴化、在双音化方式中选择加缀、词缀中选择“子”三个阶段,从而生成双音词“搭子”;背后的语言机制有汉语派生结构类型的多样性、加缀派生在“单动→双名”中的核心地位等,认知机制有转喻、隐喻和类推。其双音词形生成后,在现代汉语中又经历了“牌组>牌友>某共同活动的伙伴>新型社交角色”的词义演变,成为了如今的网络流行词。其他“X+子”类网络热词的生成可能基于类似的机制。

    2025年04期 v.32;No.148 27-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法学

  • 认罪认罚案件中自愿型虚假认罪及其规制研究——以台湾地区为借鉴

    刘少军;刘牧原;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订后新增的制度,其鼓励犯罪嫌疑人及时悔过认罪认罚、公安司法机关对其予以实体从宽并程序从简的处理,在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共赢的同时,也提高了诉讼效率。但由于简化程序带来的冲击,该制度存在犯罪嫌疑人虚假认罪的风险,从而可能对司法权威和社会公正造成侵害。通过借鉴台湾地区在认罪协商程序中对自白真实性的保障机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制以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首先,在适当案件中严格限定适用认罪协商程序的时机和范围;其次,建立并加强被告人权利保障机制,包括提供强制辩护、确保被告知情权和参与权;再次,明确划定认罚证明标准,并制定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估体系;最后,在综合评估口供可信性方面运用逻辑推理、证据对比、心理分析等多元手段。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识别虚假认罪并排除冤错案件,有效降低自愿虚假认罪风险。

    2025年04期 v.32;No.148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字时代劳动者离线权之证成与建构

    卢晓晴;

    用人单位通过数字化手段在非工作时间向劳动者发出工作指令的情况越发频繁,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引发其工作时间过长和劳动安全健康风险的问题。于此,传统休息权颇显力不从心,此时,可从确立离线权的角度来保障数字时代劳动者的休息权益。首先,应当将劳动者在休息时间享有拒绝非必要工作指令的自由作为离线权的基本内容,运用“劳动解放法理”的分析框架界定工作时间的范畴,以设置反用人单位不利报复条款及提高其违法成本为支撑。其次,应以“成本-收益”的分析视角出发,区分不同类型分析劳动者在休息时间进行“线上办公”以及处于待命状态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加班,并据此探讨相应的劳动报酬计算方法,进而在把握劳资利益平衡的同时减少劳动者非必要加班的情形,为离线权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托。

    2025年04期 v.32;No.14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经济学

  • 金融科技能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石华军;江紫涵;

    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能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向兼顾优环境与稳增长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值得深入研究。实际研究数据显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揭示,金融科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增强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来推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分析还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绿色创新水平较低以及债务融资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2025年04期 v.32;No.148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制度嵌入视角下区域企业迁移研究——基于深圳(河源)产业共建的案例分析

    隆容君;钟志平;

    以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以“迁出地区政府-迁出地区企业-迁入地区政府”为主体,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政策嵌入、生产嵌入为路径的制度嵌入分析框架。通过剖析深圳(河源)产业共建过程中的制度化过程,阐述制度嵌入对区域企业迁移的作用机制,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1)制度嵌入是打破路径依赖,推动区域企业迁移的主要力量;(2)企业迁移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制度嵌入过程,政策嵌入在区域企业迁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非正式制度嵌入能够抹平地方制度差异,促进区域制度协同,推动区域企业迁移。

    2025年04期 v.32;No.148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外语研究

  • 深度翻译中副文本的知识生产功能研究——以《淮南子·兵略训》英译本为例

    陈兆瑞;邬菊艳;

    典籍《淮南子》中蕴含富有文化特质的“地方性知识”。译者采用深度翻译策略,通过添加副文本元素,促进了这些地方性知识成为世界性知识。以《兵略训》英译为例,剖析了副文本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译者的“学者”角色显豁。就文本内深度翻译而言,译者主动添加了大量的知识性脚注及括号注,深度传播知识,消解读者的认知负担;就文本外深度翻译而言,译者创造性添加了译本序言、篇章导言、附录和索引等,阐明了译者立场,突出了原作价值,引导读者深度阅读。这些深度阐释有助于帮助西方读者理解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内核,是该译本成功展现《淮南子》全貌的关键。

    2025年04期 v.32;No.148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语料库的《庄子》英译本翻译风格比较研究——以华兹生和汪榕培两译本为例

    张若青;

    以华兹生和汪榕培先生的《庄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工具,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翻译风格的异同,并探究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庄子》两译本在上述三个层面存在相似与差异。(1)两译本均能较完整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承载的信息量相当,且使用较为简单的词汇提高译文的可读性;(2)两译本的翻译风格差异较为明显,例如汪榕培译本的用词更为丰富多样,且倾向使用直译的方法,而华兹生则更倾向使用显化的翻译策略。基于以上差异挖掘背后原因,从翻译背景、目标读者和译者身份三个角度找到答案,以期更加透彻地了解《庄子》英译本所内含的信息。

    2025年04期 v.32;No.148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易读性与可表演性对比研究——以《西厢记》两英译本为例

    刘一鸣;

    《西厢记》被誉为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其英译研究有助于中国戏剧的海外传播。目前的英译戏剧研究多采用跨文化和叙事翻译等视角,基于此,在自建《西厢记》熊式一译本、奚如谷与伊维德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从语篇的易读性和戏剧的可表演性对比分析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别。研究发现,熊译本更加注重文本的易读性,奚译本更加注重可表演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翻译目的不同,二是底本选择不同。分析两个译本翻译差异对戏剧翻译和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2025年04期 v.32;No.148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育教学研究

  • 就业难成:双非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困境

    聂戈;田静;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硕士学历的就业优势逐渐丧失,其中双非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突出。在高期待与低回馈的求职境遇中,双非硕士的就业心态不断震荡、屡屡受挫,产生自我怀疑与迷茫,“慢就业”现象急剧增多。以15名双非硕士毕业生为访谈对象,从自我认同理论的视角对当前双非硕士的就业状态进行梳理,归纳出四种就业状态,即就业迷茫状态、就业早闭状态、就业延缓状态、就业达成状态。双非硕士的就业困境源于其就业探索与就业投入的不足,而要突破这个困境,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025年04期 v.32;No.148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日本教育硕士培养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经验借鉴

    曹佳文;

    2008年,日本教职大学院创立。日本教职大学院经历了准备酝酿阶段、提质优化阶段到如今转型升级阶段的发展历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准实践力”的教师,成为担负日本基础教育教师硕士化培养的主要阵地。2021年,文部省公开选拔“教师培养旗舰大学”项目,福井大学顺利通过选拔并成为其中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作为“教师培养旗舰大学”之一,福井大学教职大学院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具有独特的意义和鲜明的特色。通过对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其特点体现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融合“学校据点方式”的课程设计、联合多方保证质量的评价体系三方面,这些实践经验可为推进我国教育硕士的高水平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4期 v.32;No.14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王博;李欣;

    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源、演进脉络、核心内涵进行梳理研究,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该理念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不足,并据此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全深化“以学生为中心”。

    2025年04期 v.32;No.148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工程教育合作治理探析

    黄晓斌;杨文斌;潘晓梦;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工程教育合作已成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基于合作治理“目标-主体-环境”框架分析发现,当前粤港澳三地高等工程教育在协同性上仍存在目标体系多且零散、主体有序竞争和互益合作状态不佳、优势资源转化成共享治理资源和势能不足等诸多局限。结合大湾区高等工程教育合作治理的现实情境并借鉴域外高等教育合作治理经验,提出从顶层设计上搭建分层有序的目标体系以应对合作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合作实践中形成合作共同体以激活合作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环境优化上为合作要素的互联互通创造有利条件以形塑深度合作的治理生态的治理路径优化建议。

    2025年04期 v.32;No.148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CIPP模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钟耀平;施国芬;

    基于CIPP模型探讨构建一个综合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三方评价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运用构建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估广西四所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发现,四所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评分均处于“中”等以上,但离“优”等还有不小距离,其中在背景评价中表现最好,输入评价和过程评价次之,成果评价最后。具体来看,四所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教学效果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程结构、师资配置、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为本科高校更加科学地评价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启示。

    2025年04期 v.32;No.148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